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正文
 

 
婷婷不停!不止冠军!
2023-03-06 09:24  

谢婷婷,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6级本科生、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0级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荣获两次安徽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一次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和一次国家奖学金,曾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安徽理工大学“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本科生期间连续两年获“三好学生”。2017年获啦啦操大(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普通院校组团体奖第一名、规定技巧啦啦操第二名,2017-2018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合肥站)新站高新区啦啦操大赛公开青年丙组集体技巧高级(3-4级)自选动作混合第一名、集体花球自选动作第二名,2018年中国校园啦啦操锦标赛普通院校组-集体规定技巧第二名,2018年中国校园啦啦操锦标赛普通院校组-混合配合技巧(五级)第二名。2022年谢婷婷在线发表了两篇sci论文:“Ultrasmall Co-NiP embedded into lantern shaped composite achieved by coordination confinement phosphorization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和“Metal-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Fe3C nanoparticles coupled single-atomic iron for boosting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授权一篇专利:“Cadmium metal-organic complex with fluorescenc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在安理成长起来的啦啦操达人吧!

热爱,爱自己的宇宙

谢婷婷与啦啦操结缘是在7年前初入安理时。那一年的社团招新里,人声鼎沸的高台前,她看见了学长学姐充满活力与震撼的舞蹈动作,让她决定要加入她们!学长学姐在各个比赛中取得了瞩目成就,她也开始憧憬着未来自己的舞台。成为啦啦操队员后,啦啦操训练逐渐成为了她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热身舞、啦啦操的手位、体能运动是她们训练的常态。平常训练对谢婷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比赛前组织的集训才是最累的。“每个人都要练好自己的部分,不能耽误团队训练进度,这时候会比较有压力。”谢婷婷回忆道。

谢婷婷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如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2017年啦啦操大(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是谢婷婷第一次参加比赛,也是她难以释怀的一场比赛。在这一次比赛里,他们队伍获得了普通院校组团体奖第一名、规定技巧啦啦操第二名。或许遗憾才是世间常态,在这场比赛出征前一晚,她的祖父过世了,可为了不影响团队的进度,她依旧选择继续参赛。她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走了,大家肯定会猝不及防,需要加急调整队形,会给团队制造麻烦。”在比赛完满结束后,她才匆匆赶回了家中。

另一场比赛是2018年中国校园啦啦操锦标赛,这次比赛难度相较于第一次比赛上升了很多,而且团队报的项目较多,每个人需要参加两三项,任务比较重。这却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心态,“我们训练时其实很放松,并不是特别紧张。”谢婷婷说。那次集训在八月份,正值暑假,学校发了西瓜,训练空隙,他们就在风雨操场训练馆中分着吃,与同伴谈笑着,在紧锣密鼓的训练里也品出了一分惬意。可意外总是那么巧,在这一次比赛前,谢婷婷的手臂在训练时不慎轻微扭伤,这是她第一次训练时受伤,她没有自乱阵脚,冷静处理后坚持正常参加比赛,令她开心的是扭伤并没有影响到此次表演,这次比赛中他们也取得了公开青年丙组集体技巧高级(3-4级)自选动作混合第一名、集体花球自选动作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本科时期,谢婷婷的课余生活主要围绕着啦啦操,她很满足于在大学能做真正热爱的、由衷喜欢的事,以自己的节奏平静的生活,适当的忙着,就觉得很好。而她的学业成绩也没有落下,有点小遗憾是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大创等比赛。谈到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她说道:“本科要抓紧学业,可以去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等比赛。如果能顾得过来的话,发展一两种爱好还是挺不错的。在研究生期间的话,学习和科研都很重要。”

如今,距离加入啦啦操队已经7年,作为研究生的谢婷婷因为学业与科研占用了大多数时间,她只会偶尔在啦啦操表演人手不够时去救救急。在她看来,啦啦操带给她的不仅是优美健康的体态,还有朋友和团队精神。她时常会念起往昔与队友一起训练时的默契信任与打闹,虽然这么些年过去了,每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生活,但现在也还会时不时聊聊天,约着出去吃饭逛街。

求学,如梧桐换新芽

谢婷婷本科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啦啦操和课程学习,而她也凭借着啦啦操的荣誉和学业上的成绩成功保送本校研究生。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让谢婷婷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明确。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倡绿色能源,电化学恰好是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化工学院胡劲松教授也在这一方向有研究,于是谢婷婷在保研时果断选择了胡劲松教授做导师。如今,她也在自己的专业里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谢婷婷发现研究生的学习方向与本科有所不同。本科期间的学习主要是接触各种理论,知识覆盖面很广,多而不精;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则主要培养科研创新精神,以科研为主,针对现阶段学习的领域,阅读大量文献,关注研究方向的发展。“相对来说,本科生是理论,研究生是实践。”她补充道。她以高中学习方式为对照,高中是三点一线,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学习;而在本科时,比高中多了时间上的自由支配,自律就很重要;研究生则需要整理除课本外的研究方向文献资料,大多时候泡在实验室做实验。

大四保研后,谢婷婷就已经开始跟胡劲松教授和同门开展科研活动。起初,她跟着师兄学做有机物,然后再用有机物,根据导师的指导和文献摸索着如何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工作。过程中的进展或问题都向导师或者师兄、师姐请教,慢慢地谢婷婷一点点进步,也成为了别人眼中能独当一面的师姐。刚进实验室时谢婷婷还有点不太习惯,对一切感到陌生,渐渐的,她与实验室的师兄师姐相处的十分融洽,在实验和生活中互帮互助,枯燥的科研生活也有了很多乐趣。

目前,谢婷婷已经成功拿到了中汽研的offer,她所为之努力的,也终于抵达。谢婷婷的座右铭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她的这股冲劲,让她不把困难“放在眼里”,像一棵梧桐树,汲取营养时不显,待春天来临时焕新芽。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科研,有良师益友相伴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谢婷婷的研究属于单打独斗型,师兄师姐们都有自己负责的课题,遇到不同问题时,只能一个人去不停的推敲、找资料、找导师解惑。在她研究复合材料催化水解时,导师只是给了一个有机物,让她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测试性能,过程要靠自己不断尝试。实验中最害怕遇到性能重复性不好的情况,但是她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常收拾空欢喜一场,只能不断调节,再次寻找。一次次的失败和虚假的成功,谢婷婷难免会有懈气的时候,而导师总会在她陷入思维困境时提点一把,同门们偶尔约着一起出去散散心。温暖和谐的科研氛围,给予了谢婷婷坚实的后盾。努力终有回馈,她成功找到了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

辛勤的馈赠总是丰厚的,今年,她成功根据实验成果连续发表了两篇SCI论文:“ Ultrasmall Co-NiP embedded into lantern shaped composite achieved by coordination confinement phosphorization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和“Metal-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Fe3C nanoparticles coupled single-atomic iron for boosting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众所周知,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氢能是一种理想和高效的清洁能源。为了降低电解水的成本,需要对过渡金属基水分类电催化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她的第一篇论文研究了一种在室温下通过简单搅拌合成的分层灯笼状掺Ni Co-MOF,使用共配约束磷化法进一步产生了高效的双功能掺Ni CoP@NC全分解水电催化剂;高效且环保的能源转换和储存系统,如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已成为研究热点,开发和探索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至关重要。第二篇论文研究了通过配位热解效应成功构建的Zn/Fe-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Fe3C耦合FeNx催化剂。

回忆起论文的写作经历,谢婷婷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的经验。“刚开始写论文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她笑着说。于是在写论文之前,她会去筛选与自己论文主题相匹配的文章,然后对不同论文的格式进行比对、总结,一点点分析别人论文的要素、顺序和结构。摸索出大致思路后,再去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初稿。在谢婷婷看来,写论文和专利最重要的就是新颖,要让别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如果写的千篇一律,人家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颖性和突破性,拒稿不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谢婷婷在实验间隙中还自学了3d Max、ps等软件的使用,不仅有利于论文的升华,也提升了自学能力。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一步踩在实处,才能走的更远。

生有热烈,藏于俗常。谢婷婷将所有对未来的热望,掩于每日不起眼的生活,但前行的每一步,都会在回望中熠熠生辉。

撰稿:学生记者 贺婵媛 吴娜

核稿:田中良

编辑:宣传部 施培松

审稿:董坤


关闭窗口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2009 安徽理工大学
电话:0554-6668749  电子信箱:yjsk @ aust.edu.cn 邮编: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