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袁亮院士聚焦高素质人才培养问题接受《中国黄金报》专访,针对黄金产业产教融合及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提出了专业性的建议。
袁亮指出,黄金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历代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特别是由于其独特的延展性和抗腐化等物理属性,在仪器、芯片等高端制造中也是实用性强、需求量大、可替代性弱的贵金属。因此,黄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保障国民财富安全、稳定经济增长、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等都有不可替代作用。黄金行业涉及金矿资源勘查、采选环节、冶炼及精炼等复杂环节,人才需求量大、人才质量要求高,推进产教融合及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意义重大。
袁亮表示,我校由矿而生,因矿而兴,在长达79年的办学历程中,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从没有脱离过矿山,至今学校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学科专业仍然是享誉全国的高峰学科、王牌专业。因此,对于黄金产业特别是黄金产业的资源勘查、选矿开采、精炼等产业链的创新人才培养,我们有着自己的独特体会和思考。
针对黄金产业的产教融合及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袁亮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密切与地矿类传统行业高校的联系,精准圈定合作范围。一般来说,传统地矿类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行业特色、积累了坚实的学科基础。这些高校对矿山企业更理解、更熟悉、更热爱,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与黄金行业更匹配;在人才培养中形成了优良传统,比如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与黄金行业企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是与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前锁定引育对象。当前,部分学生就业中过分注重工作环境,不愿意去矿山行业工作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在很大程度是学生对矿山企业不了解、有偏见。因此,黄金行业企业可以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链,联合开设创新班,将行业企业的需求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丰富学生实习实训方式,从而提高引育毕业生的质量,降低引育人才的成本。
三是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努力攻破关键技术。在黄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催生着无数的技术需求亟待满足,突破这些关键技术、新技术、难技术,靠单打独斗效率低、效果差。高校具有人才、平台的显著优势,行业企业具有资金、应用的显著优势,双方可以围绕这些关键技术需求,通过科研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
四是与高校探索人才互派的机制,实现双方人才增值。一方面,基于生产效率提升的需要,行业企业缺乏技术攻关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也严重缺乏具有生产一线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双方可以定期互派人才,开展挂职交流合作,从而实现合作的双赢、人才的增值。
袁亮强调,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愿意与黄金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发挥自身所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资料来源:中国黄金报)